第472节

  皇帝心力憔悴,沙哑道:“怎么办?”
  肃顺道:“安徽那边,派湘军去救援。”
  “淮安那边,让漕运总督、淮安知府、江苏布政使王有龄三人撑住,拼死也要拖住这支捻军,不要让他们南下。”
  对,这两个方案是稳妥的。
  那,最重要的常州,怎么办?
  常州一旦被迫,无锡和苏州就岌岌可危了。
  浙江也就危了。
  整个朝廷财税重地,都在那个地方。
  现在谁能去救常州?
  所有人都浮现出一个名字:苏曳。
  但是,你刚刚派钦使去罢免苏曳的江西巡抚,改任銮仪卫使了。
  如今又要求人带兵去救常州?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这不是啐面自干吗?
  所以,谁也不敢提这个名字。
  军机大臣瑞麟出列道:“皇上,要不要让苏曳率军,前去救援常州。”
  皇帝没有呵斥,但是如同没有听见一般。
  ……
  九江!
  钦差大臣倭仁宣旨。
  “免去苏曳江西巡抚一职,改任銮仪卫使,即可进京赴任,钦此!”
  苏曳心中一声叹息。
  隔壁房间的沈葆桢也一声叹息。
  这个圣旨,终究还是来了。
  皇帝和朝廷,还是如此心急。
  没有得到曾国藩和胡林翼的保证,依旧强行推动了。
  这又何必呢?
  将来,朝廷颜面只会更加难堪。
  苏曳是想要避免这一幕发生的,他还真的不想把朝廷颜面伤得太狠。
  结果,还是来了。
  苏曳道:“臣领旨谢恩。”
  然后,他直接摘去了顶戴花翎。
  倭仁道:“苏曳,现在南方战乱正是你大展宏图的时候,你即刻进京,向皇上认个错,君臣之间,冰释前嫌,再一次担当大任。”
  苏曳缓缓道:“我不会进京了。”
  倭仁一愕道:“你不进京,那不是抗旨吗?”
  苏曳道:“这个銮仪卫使的辞去不做,总不算抗旨吧?”
  “就算什么官职都不做,我依旧可以在九江办工厂的吧。”
  “这个知府衙门,我也可以让出来的。只要等新知府一到,我立刻让出来。”
  然后,苏曳直接离开。
  没有和倭仁进行任何交谈。
  这也是一个保守派,虽然是刚正君子,但是在这种事情上,非常难以打交道!
  ……
  当天晚上,曾国藩秘密来访。
  “苏曳大人,皇帝圣旨,让我去救援安徽,我不可能抗旨,所以要立刻派兵去安徽。”
  “但我手中光一个罗泽南不够,要从江西调走李续宾,需要你的同意。”
  苏曳道:“当然。”
  接着,苏曳道:“曾大人,这段时间,欠了你一些人情,所以发自肺腑地向您说一句话。”
  曾国藩道:“请讲。”
  苏曳道:“这次去救援安徽,千万不要小看陈玉成和李秀成,不要贪功,不要贪功,不要贪功!”
  历史上,李续宾去救援安徽,一开始连战连捷,收复城池无数。
  但最后,在三河战场,全军覆灭,李续宾也被杀身亡。
  这一战,在历史上被认为是湘军最惨烈的一败。
  曾国藩拱手道:“多谢苏曳大人,你我默契依旧在,依旧同枝连气,关键时刻,我会配合你。”
  “另外,你的赠言,我一定记住,时刻警惕!”
  ……
  事实上!
  当南方战败之报传到京城的时候,朝廷就拼命派人来追钦差倭仁了。
  务必要拦住他!
  不能让免去苏曳江西巡抚之职的圣旨宣读出来。
  否则,到时候真的要苏曳出山救常州的时候,那朝廷就太被动了。
  到那个时候,朝廷要给出的价钱,就完全不一样了。
  但是,倭仁老当益壮,腿脚太快了。
  后面的钦使,根本没有挡住。
  等冲进九江城,再一次见到倭仁的时候,他满脸苍白道:“圣旨,颁布了?”
  倭仁道:“对,颁布了。”
  “苏曳不进京,也不接銮仪卫使一职,他不担任任何官职了。”
  “他以自由之身在九江,负责办厂,无人能奈何。”
  钦使深深看了倭仁一眼,道:“您慢慢回京吧,我要立刻回去!”
  接着,他刚刚到九江,就拼命地往回赶。
  ……
  京城内!
  重臣们私下劝说皇帝。
  常州真的不能丢!
  现在真的只有苏曳一人能救常州了。
  皇帝冷道:“什么意思,让朕给他服软吗?”
  “一旦服软,你知道你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朝廷权威大损,意味着地方督抚第一次逼迫朝廷妥协。”
  皇帝此时,还抱着最后的希望。
  “下旨,让胜保率军南下,支援南方战局!”
  胜保的军队,可是用来拱卫京师的。
  洋夷刚刚退兵不久,京师还不见得非常安全。
  皇帝却让胜保率军南下支援,可见是想要对苏曳强硬到底。
  不愿意妥协退让!
  “传旨,让桂良率领天津绿营,荣禄率领天津新军,南下支援淮安。”
  皇帝说出这些话,迸发出了强大的意志。
  肃顺和杜翰,都觉得头皮发麻。
  皇上这是要把拱卫京师,能打的军队,都派遣南下了。
  现在就剩下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了。
  为了不向苏曳妥协,皇帝不惜动用京师的力量。
  但这种事情,皇帝一人,乾纲独断。
  随着皇帝的圣旨一下。
  桂良立刻去集结天京绿营,胜保和荣禄,也立刻召集各自的军队。
  准备南下!
  ……
  而此时的常州战场。
  已经打得无比惨烈。
  石达开拥有七万大军,常州城内江南大营和春的残军,加上两江总督何桂清的军队,也有五万之巨。
  按说,五万大军守城,面对七万太平军,完全有的打。
  和春麾下的张国梁,冯子材等人,还是比较彪悍的。
  所以,这几日常州之战,打得无比惨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