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节

  “我们知道,有些生产值是不值钱的,因为属于价值链的末端。而有些生产值是非常值钱的,因为它是源头,能够衍生出很多其他的经济价值。”
  “就单纯1860年而言,九江经济试验区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就已经超过对清国倾销的最高值。”
  女王道:“那不能两种利益,都抓在手中吗?一边合作,一边倾销?”
  阿尔伯特亲王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两种利益。但归根结底还是排斥的,九江经济实验区完全在苏曳一人身上,而他在清国的政治地位是受到压制的。想要这部分利益得到充分的发展,他很有必要执掌清国的权力。”
  “所以,扶持苏曳符合我们的最大利益。”
  女王道:“他的诉求是什么?”
  阿尔伯特亲王道:“当下的诉求,把战争阻止在清国的京城。”
  “更具体的是,不能摧毁清国的国家象征,包括皇宫,皇家园林,不能伤害清国京城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准确说,是要让他出面力挽狂澜,挽救清国。”
  女王想了一会儿道:“我明天就召见首相,对这个议题进行讨论。”
  而这一天,已经是六月三十日。
  京城都已经沦陷了。
  英法联军已经攻破安定门和德胜门了。
  等到决议出来,再前往中国还要一个多月,那个时候已经八月中旬至少。
  届时,黄花菜都凉了。
  圆明园早就被烧了,皇宫说不定也被烧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哪怕明日女王和首相达成一致,也已经晚了。
  但是……
  作为九江经济试验区的代表巴厦礼,这段时间时间没有出现。
  负责博览会展区的,只有伯克爵士,还有胡雪岩。
  因为,巴厦礼六月十日,就离开伦敦,返回中国了。
  开幕式结束后,他就和阿尔伯特亲王强调,这一次博览会一定会成功,九江经济实验区的成交额一定惊人的高。
  但是,等不到这个成功的结果了。
  清国那边的战争进程太快了,必须提前去制止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阿尔伯特亲王的私人密信。
  因为额尔金伯爵答应过,亲王当时支持他上位远东统帅,而一旦亲王密信一到,他也要停止战争。
  当时世界博览会仅仅只是刚开始,尽管预知会成功。
  但是,在没有得到女王的首肯,没有得到国会的认可。
  阿尔伯特写这份密信是有政治风险的。
  巴厦礼提交了苏曳的信件,上面写到,一旦战争蔓延到皇宫,蔓延到皇家园林,蔓延到京城的普通百姓,那两国的仇恨就无法化解,那么未来的深入合作,也就无法推行。
  甚至,他苏曳也会失去执政基础。
  世界博览会既然注定会成功,能够向女王和国会证明,九江经济实验区的利益远大于战争和倾销,那就请亲王殿下冒着一定的政治风险,提前下旨,结束战争。
  如果没有苏曳的话,这位亲王明年就会离世了。
  如果没有苏曳的话,也根本没有这一场全球瞩目的世界博览会了。
  最终,亲王冒险提前写了这封密令,盖上自己的印章,盖上了王室的印章。
  然后,巴厦礼带着密令,火速返回中国。
  ……
  巴厦礼已经竭尽全力,但是他还是需要一个多月,才能赶回来。
  七月二日,英法联军已经杀入京城。
  然后,浩劫依旧发生。
  联军开始了疯狂的劫掠,京城里的豪门富贾,被抢劫,被击杀。
  因为从额尔金伯爵从大牢里面救出了几十名被俘虏的谈判代表和军官,发现已经死了一部分,剩下全部受到了酷刑。
  英法联军也报复的名义,开始了肆虐。
  比历史上,更加惨烈。
  不知道多少女眷,已经受辱。
  不知道多少人,已经被杀。
  接下来,英法联军冲入了畅春园,静宜园,将这两个皇家园林劫掠一空,并且焚毁。
  整个京城,火光冲天。
  然后,英法联军将目标落在了圆明园,还有紫禁城。
  望着冲天的火光。
  望着到处劫掠杀人的洋人士兵。
  无数人绝望。
  许多读书人接受不了这惨烈的一幕,纷纷上吊自尽。
  这个时候,有人耳朵里面响起了当时伯彦讷谟祜的嘶吼声。
  你们拥护的苏曳在哪里?
  苏曳他勾结洋人,铁证如山。
  今日之祸,苏曳罪有四分。
  苏曳乃是乱臣贼子。
  而更加诛心的是,额尔金伯爵对苏曳的宅邸不但秋毫无犯,而且还专门派了上百名士兵把守,不许任何人破坏,任何人劫掠。
  如此一来,苏曳勾结洋人的罪名,变得更加证据确凿了。
  整个京城内,最后一批为苏曳辩解的人,也完全失声。
  苏曳宅邸上那个乱臣贼子的牌匾。
  门口那个乱臣贼子的石碑,显得尤其刺眼。
  林书年!
  这是当时在京城,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支持苏曳,并且把几辈子借给苏曳九江办厂之人。
  他的三个儿子也在九江,为苏曳效命。
  他没有考中秀才,却也饱读诗书,他是苏曳在京城最铁杆的支持者。
  当时很多人就是受到他的感染,才纷纷跟着往外掏钱的。
  这段时间,苏曳名誉被诋毁的时候,他也在拼命奔走,为苏曳辩解。
  但是,今日他也绝望了。
  不是因为他家被劫掠,而是某种信念的崩塌。
  他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对这个国家也充满了主人翁精神。
  见到此等末日景象。
  见到皇帝抛下万民而绝望。
  整个人不由得万念俱灰。
  他也打算和他的老师,他的师兄一样,上吊殉国。
  谈不上怪谁,就是面对眼前这个景象,看不到希望。
  ……
  而此时!
  距离京城几十里之外。
  苏曳仰头望着星空。
  陷入了最剧烈的挣扎。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圆明园被烧,被抢了,紫禁城被烧被抢了,只会对清廷的权威给予更加致命的打击。
  对苏曳来说,还是有利的部分。
  但是,圆明园也好,紫禁城也罢。
  不是它清廷一家的。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瑰宝。
  是整个中国的象征。
  这一关,苏曳心理过不去。
  他的面前,跪满了整整一地。
  沈葆桢、兆布、怀塔布、廷忍、李岐、等等。
  “大帅,三思啊!”
  “洋人军队太强了,您的决心一下,我们好不容易练出来的军队,可能就全军覆灭了啊。”
  “圆明园烧了,也就烧了。皇宫,烧了也就烧了。”沈葆桢咬牙切齿道:“大帅身系天下,我们只带了八千军队,这八千新军,是我们绝对的主力,这是未来大业之根本啊,一旦损毁,如何镇住湘军,如何和朝廷博弈?”
  沈葆桢抱住苏曳的双腿道:“大帅,听下官一言。巴厦礼那边,六月十日应该就往回赶了,再过十几天他就回来了,就带着英国王室的诏书回来了。届时大帅您拿着诏书,依旧能够逼迫额尔金伯爵率军退出京城,您依旧能够力挽狂澜,依旧是举国救星。”
  “不影响您进入中枢的啊!”
  “如果现在怒而兴兵,把主力和洋人军队拼得干干净净,那未来怎么办?”
  “为了圆明园,为了紫禁城,哪怕为了京城万民,都不值得您做出这样的牺牲。”
  “如果战败了怎么办?您连力挽狂澜的名声都丢了,您就沦为了僧格林沁、荣禄之辈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