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秦始皇坐于高座,看向赵恒问道:“先告诉朕,燕云十六州夺回没。”
  赵恒:“呃..没有。”
  赵光义:“燕云十六州是真不好打啊,我深有体会。”
  秦始皇:“罢了,说说你的自身情况吧,还有当今局势。事无巨细,不可撒谎。”
  “是,后世知晓。”
  赵恒想了想该从哪说起后,说道:“回始皇,我是先帝第三子。由于大哥,因为父皇杀了太祖的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弟弟,而被吓致疯癫。紧接着二哥...”
  赵匡胤:“等下!你刚才说你爹杀了谁?!”
  赵恒吓了一激灵,连忙下意识看向了赵光义。
  心说:爹,这事你没说吗。
  ...
  第310章 封禅
  赵光义气得咬牙:“直接从你登基后开始说,不行吗!”
  赵匡胤双眼一眯:“老弟,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呃..哥,你听我狡辩。”
  “不听!赵恒,你说!”
  赵恒咽了口唾沫,也不知该说不该说了。
  秦始皇:“新皇阐述事迹,但凡有隐瞒与谎言,皆加重严惩。怎么做,不用朕教吧。”
  赵恒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后世不敢!我爹当年登基后不久,便杀了太祖的两个儿子,分别是赵德昭和赵德芳,然后还有太祖之弟赵廷美。我大哥就是因为他们的死,而被吓成了疯癫。”
  “再后来,我二哥也英年早逝。皇位这才轮到了我。”
  听罢,赵匡胤气得咬牙。
  一步上前,拽住了赵光义的衣领:“好小子!你当时来的时候,为何不说!”
  赵光义:“哥..哥,我..我是想回头私下跟你说的,这不还没来得及吗。”
  赵匡胤双眼一眯:“你我二人这次都没出城,在围城待了二十多天。你管这叫还没来得及?”
  “啊这..”
  秦始皇:“隐瞒之罪,一百杖刑。”
  赵匡胤:“多谢始皇,还请准我一人施刑!”
  “可。”
  赵匡胤也懒得再听赵恒后面的话了,直接将赵光义拖了下去。
  赵恒回头看着自已老爹被自已伯父拖下去,咽了口唾沫,有些后怕。
  秦始皇:“你接着说你的。”
  “是..”
  旁白哥:
  赵恒,初名:赵德昌。
  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被册封皇太子后,再次改名:赵恒。
  赵恒登基可谓一波三折,先是天意使他登上太子之位,终于等到老爹嗝屁后,眼瞅着自已要当皇帝了。
  结果却遭到李皇后的阻拦,但赵恒也是幸运的。这时当朝宰相吕端挺身而出,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李皇后。
  赵恒感动得不行,即位后,重用与尊敬老臣吕端,采取了吕端诸多治国良策。
  这时的赵恒非常勤政,早朝一直上到中午,下午还找大臣继续谈论,晚上亦是与儒臣一起研读诗文,评论古今。
  赵恒著作繁多,其中最出名且流芳千古的,便是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公元1000年起,辽国再次全面向宋开战,赵恒御驾亲征。
  战争持续了五年,双方互有胜负,谁也打不下谁。
  直到公元1005年,双方议合。
  名为‘澶渊之盟’。
  一:宋、辽为兄弟之国。宋为兄,尊辽国萧太后为叔母。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以及瀛、莫二州之地。
  三: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军旅费’: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万布匹。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一个‘国际贸易中心’,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与民族融合。
  听到这,秦始皇抬手打断。
  “每年要进贡十万两白银和绢二十万匹?”
  赵恒:“不是进贡,是提供。”
  秦始皇没多说什么,若有所思。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赵恒见秦始皇没说话,连忙补充道:“始皇,这样已经很好了。每年岁币才三十万损耗而已,岁币只占每年打仗支出钱财的百分之一而已。以最小的代价,换天下百姓安居,不失为良策。”
  “朕打过仗,能算得清,不用你说。”
  “呃..后世多嘴了。”
  这时,刘邦说道:“听上去是蛮好的,两国和平相处。但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刘彻:“看似和平,实则耻辱!既然是平等关系的和平,为何要每年进贡?”
  耶律阿保机:“你没听他说吗,岁币只占打仗钱财的百分之一。如此损失最小,两国百姓也能安居乐业,不打仗了。”
  李世民:“但凡打不赢的就给钱和谈,还有骨气吗!”
  刘秀:“话也不是这么说,辽国不也送还了宋国失地吗。”
  李世民:“不不不,换做是我,送的我不要,我要打下来!”
  刘彻:“没错,给他打下来。”
  阿保机:“宋为兄,辽为弟。你们还想怎么样哦。”
  宫殿内,顿时吵吵起来。
  一半认为此盟约利国利民,一半认为此盟约奇耻大辱。
  终在这时,赵恒终于忍不住了。
  咆哮喝道:“不要再说了!!良策也好,耻辱也罢,问题是打不赢啊!!这已经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好办法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