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不过他心里有点数了,知道如果朝廷六部官员全部替换的话,心里头有一个二十一个能臣的名单可以勉强扛起这个国家。
刘嵩端了茶进屋,看到小桌上放着几张纸,上面宋体字写的是《大宗正司敕》《宗司法式》。他恍惚了一下,想起来这是宋朝管理宗室从生到死一切事物的规矩,比起本朝的《皇明祖训》不遑多让,而且宋朝不许亲王就藩。“王爷,您在琢磨皇明祖训?”
“湘乡的每年必须上交粮赋十万八千七十三石九斗。”赵煦叹了口气:“即便宋朝的苛捐杂税已经很多,我也想不到现在会有这么多。”具体数字不记得了,但我那会真没这么多,国家大运输难,就是很费钱。
刘嵩苦笑一下:“其实倒也算不上多。只不过官员不交税,士绅不交税,有功名的不交税,寺庙道观不交税,地方上的大户豪强也不交税。洪武爷刚建国的时候呢……收税就挺难了,现在更难。最穷的百姓承担全部赋税,要不怎么说还得读书呢。”
赵煦正想找人谈谈治国,前两天试图和萧峰聊聊,他以极快的速度陷入睡眠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装的:“宋朝对宗室的恩养制度就很好。现在的税制得改一改。”有安排文化课武术课,有考试,有严格的道德管理。
刘嵩听他如此娴熟的用皇帝的口吻谈论国家,这两个月以来亲自拜访官员,会见地方上的才子、乡贤,暗自感慨想不到他竟心怀天下,以前一点都看不出来:“我看萧峰定下的是五税一,盐铁煤矿专营,不许他人染指。眼下倒还行,面积不大,他事事可以亲力亲为,少有贪污。但这不长久。”
赵煦心说大宋的税制就是最棒的,章惇也是最棒的你真的不行啊:“宗室现在总共占地多少?”
刘嵩:“…下官无能。”
“也罢。”
二人天南地北的聊了一会,谈论了很多官员,分析他们会在‘清君侧’事件中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民间人才。刘嵩突然说起另一件事:“王爷看萧峰其人如何?”
赵煦微怔,就算文官的天职是在皇帝面前不断提醒武将可能会谋反可能会黄袍加身,但现在领地不大,人脉都是他的,部众服他胜过服我,你现在说这个未免时机过早。而且他这个人挺好:“慷慨仗义,一诺千金。你想说什么?”
“下官琢磨好几天了,王爷何不效法洪武爷……”
蹲在门口窃听的姜秤砣眉头一挑,差点进去砍人。
刘嵩对这件事琢磨了好几天了:“和他约为兄弟,对天盟誓,待到平定天下,封异性王,将来聘萧氏女为太子妃,以公主下降他家世子,永结百年之好。”
这样他只要有道德,您不算亏待他。倘若他打算亲自效法洪武爷,就从他以前也是丐帮人士这件事上来说我可真是越看越眼熟。现在待人宽厚,您也不会落得个小明王的下场。这话就不必说出口了。
萧峰正在和另一批朋友大喝美酒,现在妖怪太多不敢喝醉罢了。一转头就看到姜秤砣眉飞色舞的过来:“你捡着什么好事儿了?”
姜秤砣蹿到椅子上,吨吨吨灌了一气,神秘兮兮的小声说:“我听见那个姓刘的书生说,要襄阳王和大哥结拜为兄弟,将来封为一字并肩王,让他儿子娶你女儿当太子妃!看那厮一副眼高于顶的样子,倒是会做人~”
众人连声欢呼,举杯共饮。
萧峰却笑不出来,他本意是把最后两件事做完,就借故隐居或是假死离开。阿朱还等我呢!!自从结识之后,从来没有分别这么久过。要是封王就不能死的太早,到时候我再说我是借尸还魂,干完事就走,岂不是辱没了他的名声。
有人又问:“襄阳王答应了么?”
“襄阳王就没犹豫!”姜秤砣很是快活,与有荣焉:“他立刻就答应啦。”
萧峰笑笑,心说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兄弟:“好好,现在只差杀了国师。”
现在的路线有两条,一个是先扩大领土,高筑墙、广积粮、多制造火器,再以数万之众直取京城。另一个则是建议学永乐爷,以一隅敌全国,先清君侧杀了国师再以此威望号令天下,但叔叔打侄儿和儿子打父亲大不一样。主要变数是各地的藩王、将领大多都在自保观望。
现在没有人能决定怎么干掉国师,暗杀呢,贤弟他已经失败过一次了,不知道国师究竟有多强,王娘子都语焉不详。
光明正大的约战,光明正大的击败国师呢,官家前几天亲自分析过,会有三种可能。第一,大获全胜,保存实力,那就好说。第二,惨胜,那就会被朝廷治罪,朝廷中人还要欺世盗名。第三,输了。
变数太大,算得上谋士的人又各执一词,萧峰考虑到投鼠忌器也不敢直接莽过去。更为难的则是如果对面是正常的对手,可以把官家留在大后方,他亲自出去打,但那是妖怪。一直在一起行动,怕会一起遇害,分开来又担心妖怪来袭无人可以保护官家。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因为没有人知道国师真正的实力,也没有被国师击败过的人还能活下来。